初二地理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习期     2021-07-02 19:14:51

地理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地理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初二地理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初二地理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查阅!

初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1、区域全貌

2、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

⑴祖国内地:廉价劳动力、厂房、生产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费品。

⑵香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

3、港澳祖国内地的合作模式

(1)改革开放初期——“前店后厂”

(2)目前——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

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台湾岛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平原。

4、地形:多山,山地、丘陵占2/3,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其中,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5、气候: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6、河流:台湾岛岛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7、台湾岛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8、台湾岛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9、(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红桧是特有的树种。

10、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11、外向型经济

(1)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脑。属于初级产品。

(2)20世纪60~90年代,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形成“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主要出口纺织服饰,玩具和日用电子消费品,属于普通工业制成品。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薪技术产业,主要出口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属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制成品。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2、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3、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4、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5、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本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6、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7、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8、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上游地区城市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这四个特大城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以它们为中心的四个城市群。

9、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

10、在长江沿江地带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水污染和酸雨。

11、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华中酸雨区是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西南酸雨区是第二严重的酸雨区,华东酸雨区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 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

4、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4主要农作物

(1) 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 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该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3、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1)依据条件:交通的发展,主要指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猜您感兴趣】
[学科资料]相关文章
[学科资料]图文精华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最新
下一篇:地理考试的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