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关于草原主题的教案怎么写

学习期     2022-04-12 11:08:58

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年级关于草原主题的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三年级关于草原主题的教案怎么写1

案例过程:

师:上课前,老师为大家清唱一首歌,大家听听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教师清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师: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歌曲?

生:草原。

师: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一望无际,有碧绿的小草。

师:他说的对不对?和你想像中的草原一样吗?谁还有补充?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有许多的牛羊。

师:很好。大家想象很丰富,也都很符合草原的实际情况。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关于草原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课文写了什么?

生:课文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师:对,一开始就写草原美景,后来呢?

生:写作者去内蒙访问,蒙族人民怎样欢迎他们,还写喝酒、唱歌、演节目什么的。

师:你这么一说,差不多把课文上的内容都说完了。

生:还有,作者写喝酒、唱歌等,并不是就要写这些,而是写了这些就说明了蒙族牧民们和作者他们这些汉族的人们很友好。

师:你看出了作者心里的想法,很好,还有吗?

生:还写了蒙族人民和作者他们告别。

师:写了没有?

生:没有。

师:没写?但是他也说对了,课文的话里已经带出要分别的意思了,对不对?生:对。

师:哪句话?

生:我认为是最后一小节写的。“天涯碧草话斜阳”(板书)的就是他们依依惜别的情景。

师:就这一句吗?

生:还有“蒙汉情深何忍别”。(板书)

师:大家再考虑考虑,课文写了那么多的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生:以空间转换的顺序:初入草原-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板书)

师:那么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成几部分呢?

生:我认为可以分成三部分,初入草原为第一部分,目的地为第二部分,蒙古包内外为第三部分。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因为三~五自然段都是写蒙古包内外的,所以我把它们归为一个部分。

师:对他的分段方法,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我认为可以分成五部分,初入草原-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各为一部分。

师:对这样的分段方法,大家有没有意见?

生:我认为这样分太细了,这样一个自然段就是一段了。

师:我们分段是分逻辑段,将课文内容相近的段落分在一起的,不能太细了。那么还有什么样的分发?

生: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师:怎么分呢?

师:第一部分是我们看到的草原上的景色。

师:第一部分是草原的美丽景色,对不对?

师: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草原风光,行不行?(板书:“风光”)

生:行。

师:继续说。

生:第二部分写了蒙古族的人民欢迎了我们,接着我们一起联欢。

师:谁能说得更简单一些?

生:我们和蒙古族人一起联欢。

师:他用“联欢”来代表和所有蒙古族人接触的过程,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师:但是从整个接触过程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情感?

生: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

师:对不对?

师:也就是说,第二部分写的是草原上的人情,(板书“人情”)人的情感,那么,你通过预习,对整个课文有一个什么初步感受?

生:我感觉到草原十分美丽,草原上的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感情十分深厚。

师:他说草原的风光是十分美丽的,这一点对不对?

师:(在“风光”后加“美”)那么还有一点他说得不太清楚,谁来说一说?

生:草原上的人民非常好客。

师:十分热情好客,还有呢?

生:应该是,蒙汉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感情。

师:对,还有吗?热情好客,蒙汉情深这都表现了人情的什么?(在板书“人情”后加“美”)是不是一种人情美呀?那么整个的课文连起来,草原的风光和草原的人情都是这么美好,(在“风光美”与“人情美”间画一直线相连)那么就构成了一幅(板书“草原风情画”并用直线与“人情美”连接)可不可以这样说?

生:可以。

师:其实分段没有一定的标准,只要你能充分说出分段的理由,根据课文内容的逻辑意义给文章分段,都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写的。老舍先生用他一支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从课文整体来看,是不是这个意思?

师:那么这幅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会儿来仔细学。

师:现在大家打开书,默读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一边读,一边想,手里还要一边画。画什么呢?看看作者除去写风光美以外,还写没写别的东西?把你认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出来,看谁勾得准。

师:勾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句子来了吗?

生:勾出来了。

师:谁勾出来了?

生:我勾了两句,“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还有,“这种境界……奇丽的小诗”

师:还有没有勾出别的来?

生:我勾了“在这境界里……无限乐趣。”

生:我只勾了“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一堂课接着交流,下课。

二、思路提要:

1、初读课文,总体把握:让学生对课文又一个总体的了解,总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了解文章各段的内容,了解文章的叙述顺率,理清脉络。

3、品词析句,理解内涵:深入理解作者老舍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本领,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4、深情朗读,加深体会:进一步受到文章思想感情的熏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课题组的教研课,主要向大家呈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这一教学环节。就《草原》这篇课文,我先让学生理解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看看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叙述?学生通过在课文当中找关键词,知道各自然段是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描写的,最后,我引导学生用归并法给课文划分意义段,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分歧时,我没有一味地制止,而是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理由。通过大家讨论交流,明白划分段落不可随心所欲,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一定要认真把握作者的思路,合理划分。大段落划分又不能过于强求一致,简单地肯定一种,否定另一种。不管怎么分,只要讲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就好,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辩论能力。

但是,就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段理解课文”,本课时所呈现的研究价值似乎欠缺。首先,在分段方法的总结上涉及不多,不利于学生对此方面能力的提升。其次,仅仅拿一篇课文来进行分段练习,没有达到学习效果,最后,没有对分段的方法进行复习概括,学生就没有分段的依据。

四、案例修改:

师:上课前,老师为大家清唱一首歌,大家听听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教师清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师: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歌曲?

生:草原。

师: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一望无际,有碧绿的小草。

师:他说的对不对?和你想像中的草原一样吗?谁还有补充?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有许多的牛羊。

师:很好。大家想象很丰富,也都很符合草原的实际情况。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关于草原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课文写了什么?

生:课文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师:对,一开始就写草原美景,后来呢?

生:写作者去内蒙访问,蒙族人民怎样欢迎他们,还写喝酒、唱歌、演节目什么的。

师:你这么一说,差不多把课文上的内容都说完了。

生:还有,作者写喝酒、唱歌等,并不是就要写这些,而是写了这些就说明了蒙族牧民们和作者他们这些汉族的人们很友好。

师:你看出了作者心里的想法,很好,还有吗?

生:还写了蒙族人民和作者他们告别。

师:写了没有?

生:没有。

师:没写?但是他也说对了,课文的话里已经带出要分别的意思了,对不对?生:对。

师:哪句话?

生:我认为是最后一小节写的。“天涯碧草话斜阳”(板书)的就是他们依依惜别的情景。

师:就这一句吗?

生:还有“蒙汉情深何忍别”。(板书)

师:大家再考虑考虑,课文写了那么多的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生:以空间转换的顺序:初入草原-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板书)

师:课文我们暂时理解到这,让们回顾一下,我们阅读文章的时候,为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常常要给文章分段,那么,你们知道哪些分段的方法?

生:我知道的分段方法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师:你能给大家举例说明吗?

生:我们学习13课《牛郎织女》时,我就运用到这个分段方法,全文按照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可以分为四段。

生:其实,这一课还可以按“时间的推移”分段。

师:对,虽然是同一篇课文,但是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分段。谁还有其他的分段方法?

生:我们学过按“空间转换的顺序”分段,“总分分段法”, 按照事物的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去给课文分段。(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师:你知道的分段方法还真多,同学们,请大家根据黑板上的分段方法进行选择,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应该运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段。

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然后让学生试着给后面的课文分段。

三年级关于草原主题的教案怎么写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带回了几张照片。你们看!这是哪里呀?(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小学课文《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点拨,指导朗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分享经验,指导朗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___流,轻轻流入云际。”(借助经验,唤起想象)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以读代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2.自由朗读,读中悟情。

3.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个性朗读,小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设计

景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美丽动人。

草原

人远迎、款待、话别蒙汉情深。

三年级关于草原主题的教案怎么写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有关草原的风光片或图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草原的录像,激趣导入。

你去过草原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二)指导读课题,读出喜爱之情。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读准字音。

2、拼读会认字,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内检查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

4、教师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1)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指名读、齐读“枣红马、百灵鸟、忘记、因为、这里、最鲜艳、壮、不管”。

(2)开展拼读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词语接龙朗读,看哪一组读得又快又准。

(3)让学生质疑:哪个词不懂?理解“壮”:在文中找一找带有这个字的句子读一读,(这里的牛儿最壮)学生自己说一说“壮”字在这句话中的意思。

(4)自己小声读文,看看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请老师和同学帮助。

5、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标画自然段。

(四)朗读感悟。

1、分小组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喜欢草原?

2、指名回答,老师贴图。(枣红马、百灵鸟、小作者)

3、学习“百”。

(1)这个字怎样记?(白加一横)

(2)教师板书,学生注意观察占格。

(3)学生们练习书写,注意把第一笔横写长点儿。

4、学习课文内容。

提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草原?读文找答案。

5、自己读文,找答案。谁找到了就告诉大家,自愿选择汇报。(学生说哪部分内容,教师就和学生共同学习哪一小节)

6、学习第一小节。

(1)师生配合读文。

(2)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为什么马儿喜欢草原?”

(3)出示练习:草儿( )牛儿( )羊儿( )

(4)指导朗读“最鲜、最壮、最欢”。读出草原的美丽和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7、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百灵鸟为什么喜欢大草原?

(1)谁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请读出来。

(2)指导朗读。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喜爱之情?请

你试一试,读一读。

8、学习第三小节

作者为什么喜欢大草原?可以结合前边所学习的内容说一说,齐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你喜欢草原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口语交际练习。(根据学生情况任选其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家乡或祖国)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1、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乡,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开课导入

(二)背诵课文

采取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三)学习生字词

1、复习“什、抓、把、地”的读音。

2、观察“朋、什、抓、挂、打、把、地”这几个会字的结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

3、记忆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先自己记一记,然后小组交流记字方法,最后集体反馈(以旧带新)。

4、练习巩固字形

(1)看偏旁组字组词。

(2)给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

月—( ) 十—( ) 巴—( ) 也—( )

5、指导书写,注意把字写匀称。

(1)指导“朋”字的占格,左右相同。

(2)观察其余几个字的结构特点是什么。(都是左窄右宽)

请学生注意:在书写时右边部分占了左半格一点。

(3)练习写字

先描一描,再自己写,注意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三年级关于草原主题的教案怎么写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写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藏北草原之“美”,体会作者对藏北草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藏北草原。

2、你们对“藏北草原”了解多少?

3、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信息。

4、再让同学们谈体会。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3、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整体感知,师相机板书。

5、请你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6、指名回答:

7、师小结:第1自然段、2——6自然段、7——8自然段。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2、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3、采取多样的读书方式要读,读中进行体会。重点句子“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四、练习本课生字,进行书写。

第二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

一、通过朗读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师:“我深深爱着藏北草原”,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藏北草原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只有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划下来。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指名读2——6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集中写了藏北草原的什么特点?

2、再读,把能表现草原“温柔之美”的语句和词语圈出来,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3、同座位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4、指名反馈。

5、指导朗读“阳光下,绿绿的草地闪着迷人的色彩。最吸引人的是那雪白的羊群……吃着嫩草。”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的生命中……在草地上飞舞。”

再引导读重点语句。

6、小结:是啊,这绿绿的草地,雪白的羊群,飘香的酥油茶构成了这藏北草原独有的美景。难怪作者不禁心中赞叹“美啊!实在令人兴奋”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

7、师:“我欢呼、我兴奋、为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藏北草原不但自然风光美,草原上的人们更美。他们勤劳好客、勇敢善良,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师和同学们齐读7——8自然段。

三年级关于草原主题的教案怎么写5

一、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2课时)

二、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 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 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四、 教学方法:

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 明确目标。

1、 学习课文前两段,理解课文内容。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目标完成过程。

1、 揭题:

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 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3、 引读课文,学生自悟。

(1) 板书课题

(2) 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4、 理清脉胳,讨论分段:

5、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可分成几段?段意是什么?

6、 复习检查。请同学们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写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人民从几十里外来迎接客人。)

7、 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8、 7、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 学习第一段。

听师范读 边听边在脑海申勾勒画面。

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这一段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一碧千里: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

茫茫:檬陇的样子。尽管一望无际,但远处仍是那样清清楚楚,没有模糊的感觉。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a、 在这一段申作者运用非常贴切的打比方的句子来写具体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用 "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演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_流,轻轻流入云际。"作者用 "『用绿色喧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比喻草原上小丘线条的柔美。

b、 作者用词准确,语句生动、形象、优美。比较句子,读一读,、说说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2) 学习第二段。

A、 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段主要写了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从 "洒脱"一词体会到草原的"一碧千里"。"河"字后面加了感叹号,说明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有了河,才能有牲口,才会有人家……)

B、 初人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申交流 (初人草原,看出草原辽阔、寂静。从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都……"和"初入草原,听不见……也看不见……"接近公社时:看到了小河、牛羊、马群听见了鞭响。

C、 出示投影片:看图,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从 "远处"一词看出,草原人民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到牧区人民情深谊长。"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看出主人们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马跑得飞快,体会到主人迎客心切;小丘的顶部成半圆形,因为马队是从小丘上过来的,所以远看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

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8、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 明确目标。

1、 学习三、四、五段。

2、 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二) 目标完成过程。

1、 复习检查。(指名背诵第一段)

2、 学习第三段。

(1) 默读第三段。

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用"--"线标出、交流。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 "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 指导朗读这一段。

(注意:重音读画线的词语,表达主客双方激动的心情。)

3、 学习第四段:

a、 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如b、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好茶,摆上了好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

b、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C、 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4、 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三) 总结、扩展。

1、 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 围绕重点;学习表述。

(1) 找出描写草原美景的部分和叙述蒙古族同胞热情待窑的部分读一读。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草原上的景美,人更亲的?

(2) 小结:这篇课文既有草原静态美景的描写又有热情迎客的动人场面,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3) 片断练习:《校园一角》。

(要求:运用《草原》的写法,突出描写校园一角的特点。)

▲教学小结: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猜您感兴趣】
[小学]相关文章
[小学]图文精华
上一篇:三年级有关草原的学生教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