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期 2021-07-02 19:23:29
青年大学习今天更新到第十一季的第十二期啦!新的一期学习马上就要开始了,很多小伙伴已经迫不及待了,那么本期的正确答案都是什么呢?本期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呢?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青年大学习十一季第十二期题目及答案2021最新,希望大家喜欢。
青年大学习十一季第十二期题目及答案
1、1977年,邓小平复出工作,主动分管科学和教育工作。以下哪些选项是他在恢复工作之初采取的工作举措?
正确答案:AB
2、当时,农村中相当普遍存在的“_“现象,严重妨碍了农民增产积极性的提高。(多选)
A、增产不增收
B、生存靠地主
C、多劳不多得
D、分配不兑现
正确答案:AC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农村存在着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和分配中的严重平均主义等弊端,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比较缓慢。
3、1978年5月1日,《光明日报》 发表了题为________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从根本上、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揭开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序幕。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
B、《一切主观世界的东西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C、《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A
4、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____的讲话,这实际上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A、《反对教条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B、《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正确答案:D
5、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____。
A、拨乱反正
B、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纲领
C、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D、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正确答案:C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A、农村
B、城市
C、沿海地区
D、内地
正确答案:A
7、1979年6月初,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向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汇报工作时,引用了当地农民的歌谣:“大包干, 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国有企业承包责任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有一首歌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歌中的两个“春天”分别喻指_______。
A、“三步走”部署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建立经济特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
C、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正确答案:B
9、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 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 的标志性事件是?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C、开放青岛等沿海城市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拖动模块作答)
l、三大改造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土地改革
4、人民公社化运动
正确答案:1、三大改造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土地改革 4、人民公社化运动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识记知识点:
1、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共十三大:明确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解知识点: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背景:①“_”结束后,广大干部群众期盼拨乱反正,但“两个凡是”指导方针的提出,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徘徊局面。②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认为要全面拨乱反正必须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提出必须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2)开展: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随即全国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意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了巨大影响。
运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1978年12月
(2)内容:①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①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③全会的改革开放决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
《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
上完《伟大的历史转折》这节课,就这一节课而言,我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也有一些反思,现总结如下:
其一:讲好一节课,要充分地利用多种手段。本节课,我就充分利用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看两段小视频、归纳小结、做练习等多种手段,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历史课堂充分地“活跃”起来。
其二:情境预设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这节课我先放一个小视频,来突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及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请大家看书解答。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联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刻的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多么的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的意愿,对历史有了深深的认同感。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历史课堂由“死去”变得“活来”。
其三、及时感悟历史,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我顺势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你能想象一下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你有何感想呢?学生答完后我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认识:这个故事的命运其实就是我们父辈命运的缩影,也是我们民族命运的缩影,经历了黑暗,迎来了光明。希望同学们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始终相信那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很快就过去的。这样使学生会感到历史对自己很有用,在历史课上不仅是“热闹”,而且是历史背后的人生感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两点遗憾。第一:课堂的节奏显得有点儿快、教师语速较快,给人造成了授课教师始终担心不能完成教学内容的感觉。第二:教学中衔接过渡有些不到位。
我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到:第一,要让学生感到学历史确实有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甚至与其自身确实联系紧密,能够解决他们的疑惑,他们自然会觉得历史有趣而又有用,进而喜欢历史,学好历史。比如在讲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假如由老师当一名记者,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老师设计提纲向全班同学调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绍。学生的兴趣很高,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变迁。
第二、在历史的学习中,要注重“赏识教育”。通过一段的实验,我发现:只要给孩子一定的赏识,学生的表现就要好一些。本节课,我多次用了鼓励性的话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