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期 2021-07-02 10:22:53
一堂精彩的课离不开一篇优秀的教案。它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如何做教案?这便需要借鉴教学实录。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公开课顾娟教学实录1
一、谈话导入:完整实录请下载查看
师:今天,张老师非常高兴,和咱们碧波小学的六(1)班的同学在接近吃午饭的时候,上这堂课。张老师觉得高兴,同学们,你们觉得高兴吗?(高兴)声音给了张老师不少的信心。说实话,张老师一开始也是满怀着期待和高兴的心情,来准备上这堂课的。可是,一走进这会场,张老师可有点高兴不起来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张老师心里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担心,谁知道张老师可能担心什么?
生1:你担心我们表现不好。
生2:担心上课时会出错
生3:我觉得老师会因为我们有点紧张。
师:张老师就直说了吧。其实张老师的担心非常的简单,只有一个字。张老师最担心的是咱们六(1)班的同学会不会"玩"
生(大声说):会
师:张老师还真有点不太相信,说实话啊,现在的孩子还真不怎么会玩。你们真会玩?
生:会。
师:口说无凭,老师这里有一张白纸(出示一张白纸)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玩?
生1:我会折飞机
师:第一次听说女孩也会折飞机,挺好!
生2:我会折青蛙,然后和同学们一起玩。
师:你真是调皮、可爱。
生3:我会把它折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折出星星,然后许个愿望!
师:呀,很有诗意!
生:我会把这张纸剪成窗花。
师:看来咱们这一班同学还真会玩。想知道张老师怎么玩这张纸吗?(想)那可就要认真瞧了。
师:先把这张纸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任意地撕下一块。虽然任意,但是撕的很认真的。想玩吗》(想)谁都有机会。
师: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张白纸,不妨这样来玩一玩。开始!
学生撕纸 (师:撕的时候可要认真了。)
师:撕完了吗?真别说,咱们苏州的小男孩,小女孩还真细致,撕的一个比一个认真,而且一个比一个小巧。怎么小桥流水嘛。行,怎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和大家展示一下?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三个学生的作品)
师:同学们仔细瞧了,如果我们这些纸看作一个个图形的话?大家看一看这些图形大小怎么样?一样还是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形状?
生:也不一样。
师:但是,你们有没有从中发现共同的地方呀?
生1:他们的左右两边都相同。
师:有点感觉了吧,他们的左右两边都相同。挺好,请坐!谁还想深入地说一说!
生2:我认为它们轴对称图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词儿的?
生2:我是从书上看到过。
师:好样的!我先把你写的词先写上去,好吗?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关于刚才那位同学(生1)他们的左右两边都相同,你们同意吗?(同意)
师:那再深入的观察,左右两边仅仅是大小一样吗?试想,我们再把他重新对折的话会怎么样?
生1:我认为它的形状也一样
生2:我认为它的面积也一样
生:我认为把它们叠在一起的话,会完全重合。
师:体会体会是这么吗?(是)
师:想象一下,我们把这三个图形把他沿着他原来的方向对折,想一想,折痕的两侧是不是完全的重合啊?(是)
师:张老师想了解一下,你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有)
师:再来比画比画。
学生动手试一试 。
师:有这样的特点吗?(有)
师:非常好,放下手中的作品
师:张老师现在有个问题,既然这样的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可以完全重合的。称这个刚才同学的名称合适吗?(合适)为什么?
生1:因为把他对折后,中间的线把他称为轴,而且他们两边都是对称的,所以称之为轴对称图形。
师:可以吗?(可以)师:特别了不起!她一下子就抓住了两个关键的地方:第一个你说他是轴对称。他感觉当中这个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可以吗?(可以)那让我们把它写下来
师:事实上。的确,像这样的轴对称图形,我们把轴对称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把他叫做对称轴, 对称轴通常用"点划线"来表示。师板书演示
师:看清楚了吗?在自己的作品上也画上一条对称轴。
学生动手画
师:像这样,沿着一条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可以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做?(轴对称 图形)
师:瞧,大家可能没有想到吧。瞧,这么简单的折一折,撕一撕,咱们还真创造出了我们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说实话,数学有时候就这么简单,其实说起轴对称图形,我相信同学们并不陌生,如果张老师没有记错的话,在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中,应该有一些就是我们的轴对称图形, 是吗?(是)有没有想起来一些啊?生踊跃举手。
小学数学公开课顾娟教学实录2
6、7的加法和减法课堂实录
仙桃市大新路小学 印琼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45-46页内容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学习"一图式"的过程中体会多样化的策略。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复习6、7的组成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好的,我们一起去看看。收获的季节来到了,小动物们准备去自己的菜地里,瞧!它们要出发了,多漂亮的小汽车呀!可车还没有装轮子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组成,那么你们能从下面的这些轮子中给小汽车装上合适的轮子吗?如果你说对了呢,小汽车就会"嘟嘟"的开走了。
生:第一辆车,4和2组成6。
师:答对了,小汽车开走了。
生:第二辆车,3和3组成6。
师:又答对了,你真棒!
生:第三辆车,1和5组成6。
师:太好了!请继续看这辆车。
生:3和4组成7。
师:你真了不起!这辆呢?
生:2和5组成7。
师:你真聪明!最后一辆车全班一起回答。
生:6和1组成7。
二、发现问题,探索交流
1、屏幕出示"萝卜图"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小动物们谢谢你们,你们看,小白兔站在自己的菜地里多高兴呀!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
师:哦,你观察的可真仔细,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萝卜呢?
师:要解答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1+5=6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合起来是6个萝卜。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1+5=6吗?
生1:1和5组成6。
生2:5个添上1个是6个。
师,你们可真会算。一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求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可以列成算式1+5=6,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生:5+1=6
师:你又是怎样算的呢?
生:5和1组成6,5个添上一个就是6个了。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1+5=6,想到5+1=6.
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求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即可以用白萝卜的个数加上红萝卜的个数,也可以用红萝卜的个数加上白萝卜的个数,结果是一样的。
2、屏幕出示"西瓜图"
师:小猴来到它的西瓜地,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几个西瓜呢?
师:求一共有几个西瓜,怎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
生:2+4=6
师:还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呢!
生:4+2=6
师:你是怎样想出4+2=6这道算式的?
生:我可以用大西瓜的个数加上小西瓜的个数,也可以用小西瓜的个数加上大西瓜的个数。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不看图,会算4+2=6吗?
生:看到2+4=6,想到4+2=6。
师:你们听,他说的多好啊!谁能像他这样说说你是怎样算是呢?
3、屏幕出示"玉米图"
师:现在要出场的可是你们最喜欢的小动物了,请看,它来了,小熊站在它的玉米地想一个数学问题呢!你们猜一猜它在想什么呢?
生:小熊在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呢?
师:这也让你猜中了,你真聪明!那求一共有多少个玉米,你会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吗?
生:3+4=7,4+3=7。
师:他说的对吗?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谁能把你想的算式像他这样说一说。
4、黑板上出示"小花图"
师:好了,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谁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呀?
生:一共有多少朵花?
师:求一共有多少朵花,谁会列式呀?
生:1+6=7,6+1=7。
师:如果不看图,你会算6+1=7吗?
生:看到1+6=7,想到6+1=7。
5、屏幕出示"玉米图"
师:刚才,你们帮小熊算出了它的地里一共有7个玉米,瞧,小熊在干什么呢?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熊扛走了一个玉米。
师:根据你所看到的,会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还剩几个玉米呢?
师:会列式吗?
生:7-1=6。
师:根据这幅图,你还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小熊扛走了几个玉米呢?
师:会列式吗?
生:7-6=1。
师:看到这幅图,我们怎么就列出了两道减法算式了?
生:从7个玉米里面去掉扛走的就是还剩下的,从7个玉米里面去掉还剩下的就的扛走的。
6、黑板上出示"圆片图"
师:好了,要摆小圆片了,老师摆了7个圆片,在这儿画了一条虚线,你知道虚线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虚线在这里表示去掉的意思。
师:看着这幅图,你会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请一个小朋友在黑板上写出来。
师:为什么根据这幅图也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了呀?
生:从7个圆片里面减去4个红色的圆片就是3个黄色的圆片了,从7个圆片里面减去3个黄色的圆片就是4个红色的圆片了。
师: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说的太好了!
7、屏幕出示"小棒图"
师:请你们翻开数学书45页,看到"小棒图"了吗?请你拿出铅笔把空填完整,开始!
生:2+5=7,5+2=7,7-5=2,7-2=5。
8、黑板上出示"三角形图"
师:看,老师要摆什么了?
生:摆三角形。
师:看到这幅图,你能列出几道算式呢?请你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1:3+3=6。
生2:6-3=3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1:3个红色的三角形加上3个黄色的三角形就是6个三角形了。
生2:一共有6个三角形,去掉3个红色的三角形就是3个黄色的三角形了。
9、教学算式的书写
师:这些算式在田字格里该怎样书写呢?老师先来写一个。3+3=6,每个数占一个日字格,运算符号也占一个日字格,注意啦,运算符号一定要写在日字格的中间,这样看起来就很美观!你们会写了吗?请你们翻开数学书46页,在田字格里写一道3+3=6的算式。
学生在书上田字格里写算式,写完后,四人小组互相评比。
10、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算式都是关于几和几的加法和减法?
生齐答:6、7的加法和减法。
师板书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1、屏幕出示小燕子"送信图"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玩一个什么游戏呢?请看大屏幕,小燕子这儿有几封信要送出去,可是他不知道该送到谁的家,你们愿意帮助小燕子吗?
生:愿意!
师:想一想,小燕子应该把这封信送到谁的家呢?
生:小燕子应该送到小兔的家。
师:说对了,你真不错!
师:猜一猜这一封信该送给谁呢?
生:这一封信应该送给小松鼠。
师:你真聪明!
师:这一封信小燕子送给了小花猫,你们说它送对了吗?
全班齐答送对了。
师:这一封信呢?
生:是小熊的信。
师:太棒了!
师:这一封呢?
生:这封是小狗的信。
师:你们看,小狗收到信可高兴啦!
师:最后一封信你们猜一猜小燕子会送给谁呢?
生:是小猴的。
师:哇!真的是小猴的信!你猜信上写的是一道什么样的算式呢?
生1:1+1=2。
生2:3-1=2。
生3:4-2=2。
生4:5-3=2。
生5:6-4=2。
生6:7-5=2
……
师:像这样得数是2的算式还有很多呢!好的,小燕子谢谢你们帮助它圆满 的完成了任务!
2、屏幕出示算式
第一组:
4+2=□ 6 - 2 =□
2+4=□ 6 - 4 =□
第二组:
2 + 5 = 7 7 - 2 = 5
5 + 2 = □ 7 - 5 = □
第三组:
1 + 6 = 7 7 - 1 = 6
□+□ = 7 7 - 6 =□
师:聪明的小白兔想考考你们呢!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师:你能一眼看出这两道题等于几吗?
生:2+4和4+2都等于6,6-2=4,6-4=2。
师:小白兔很满意,请继续看题,会填吗?
生:5+2=7,7-5=2。
师:答对了,你怎么知道是填5+2=7的?
生:我看到上面的2+5=7,想到下面的应该是5+2=7。看到上面的7-2=5。想到下面的应该是7-5=2。
师:你们又答对了,小白兔可不服气了,还想考考你们。看到1+6=7,你能很快的说出另一道加法算式吗?
生齐答:6+1=7。
师:那么根据7-1=6,你知道7减6等于几吗?
生:看到7-1=6,就知道7-6=1了。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小白兔对你们竖起了大拇指!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为小动物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他们可感谢你们啦!他们说呀,希望下一节课再和大家一起学习呢!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再见!
小学数学公开课顾娟教学实录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学会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
生:(齐)喜欢。
师:你们都在哪儿看过电影?
生:我在学校看过电影。
生:我看过露天电影。
师: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电影院看电影,高兴吗?(师贴出挂图。)
师:同学们,这是电影院的售票处,你看懂图上的内容了吗?(生看图。)
生:我看懂了,一个小女孩来到电影院的售票处,她想去看电影。
生:售票员阿姨告诉她:电影院共有21排坐位,每排14人。
师:谁能很完整地说出图上的内容?
生:一个女孩在电影院的售票处,阿姨告诉她:电影院共有21排坐位,每排14人。
师:你说得真好。同学们想一想:小女孩问了阿姨一个什么问题,阿姨才这样回答的?
生:(认真思考)小女孩可能问阿姨:“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坐位?”
生:小女孩也可能问阿姨:“我们全校368人看电影能坐下吗?”
生:小女孩可能问阿姨:“电影院一共能坐多少个人?”
师:你们想得都很对。
师:其实这个女孩就是我们中心小学的一名学生。她是在问阿姨,学校想组织全校368名学生一起去看电影,坐得下吗?
师:(师在挂图上出示问题)你们能帮小女孩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大声说“能”。)
师:你们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师:谁能列出算式?
生:14×21。
师:同学们,请你用喜欢的方法来计算14×21,并想一想怎么算?(生计算。)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边板演边说)我是用竖式算的,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乘数个位上的4,1乘4得4,4写在个位下面,再用1去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1,1乘1得1写在十位下面;然后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2乘第一个乘数个位上的4,2乘4得8写在十位下面,再用2乘十位上的1,2乘1得2写在百位下面,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得294。
生:我是口算,把14看作10和4,先用10×21=210,再用4×21=84,210+84=294。
……
师:你们不但结果算得对,说得也特别的准确。真高兴你们能把学过的知识掌握得这么扎实。
师:孩子们,这个电影院共有294个坐位,我们全校368人能不能坐下?
生:(齐)不能。
二、小组交流,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学校要组织全校368人去看电影,电影院却坐不下。坐不下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我们可以分批去。
生:我们可以拿着椅子呀!
生:我们可以跟电影院的工作人员说说,好不容易去一次电影院,求他们想办法。(孩子们纷纷出主意。)
师:遇到问题能积极想办法,你们很聪明。正如刚才的同学所说,学校把我们的情况跟电影院说了之后,工作人员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每排多加5把椅子,现在每排19人。(师贴换图中14变成19。)
师:同学们,赶快估计一下,现在电影院能不能坐下368人。
生:把21 看作 20 ,19看作20,20×20 =400 能坐下。
生:(齐说)能坐下。
师:现在电影院实际一共有多少个坐位?我们来算一算。
师:谁会列算式?
生:19×21。
师:请你用喜欢的方法计算19×21。如果你计算出来了,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如果你遇到困难,也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相信你们一定能解决疑难。(小组交流热烈,师深入一个小组参与。)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我用口算,把21看作20和1,20×19=380,1×19=19,380+19=399。
生:我也口算,但和他不一样,把19看作10和9,10×21=210,9×21=189 ,210+189=399。
生1:我是竖式,可不得399。
师:能把竖式写在黑板上吗?
生2:我也是用竖式,但不是这样做的。
生3:我不是用竖式,但我认为应该这样。
师:我们观察一下这三个竖式,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1乘19的计算是一样的。只有用十位上的2去乘19时,积的写法出现了分歧,到底怎样写积才对呢?(学生各持己见。)
师:下面,学习小组再研究交流一下,用十位上的2乘19时应怎样写积。(小组交流,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
生:用十位上的2去乘19时,先用2乘9得18,8应写在十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然后2乘1得2,加上进来的1等于3写在百位上。
生:为什么8要写在十位上?
生:因为2在十位上就表示2个十,20乘以9等于18个十,即180,所以8写在十位上。
师:用2去乘1时积怎样写?谁知道?
生:因为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而1也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20×10=200,200加上进来的100得300,所以3应写在百位上。
师:还有哪里不太明白?(生表示没有。)
师:请大家用竖式计算,并写好单位名称和答。(全体学生练习。)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19×21的竖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19×21是进位乘法。
师:对了,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是“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大家想一想,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应注意什么?
生: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积的个位要同十位对齐,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师:你说得真好!
师:我们一起来看小黑板,一起读一读: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所得积的个位就要同哪一位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学生齐读。)
三、巩固应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下面我们做几道练习题,看看大家对新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师出示题:判断对错,把错的改正过来。)
师:谁能读?
(生读题的要求。)
师:请大家按要求完成这道题。(学生自己练。)
师:你认为哪一个是错的?又是怎样改的?
生:我认为第一题是错的。
师:为什么?能说一说吗?
生:用乘数21十位上的2去乘26时,积的个位要与十位对齐。
生:我认为第2题也是错的,因为用乘数32十位上的3去乘25时,3乘5等于15,满十向前一位进一,3乘2等于6,加上进来的1等于7写在百位上。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得出你们真学会了。
师:让我们来看第二题“比赛计算”,每行一题看哪一行能得冠军?
24 × 28 15 × 36 38 × 25
……
师:出现了错误的同学看一看哪里出现了问题,不懂就问,相信下次你们一定做得更好!
四、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生:我知道了做题时要认真、细心,这样才不会出现错误。
……
反思:
首先,情境导入是本节课的一处亮点。它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很合理有效地复习了旧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由此我想到,学生愿意学习、愿意思考,必须有人去激发他们,而这个人就是教师。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提倡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本节课在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时,我充分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这一思想。
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有些单一,有时还不够及时;在学生情绪不高时,教师调动得不够好。再有,课堂应尽面儿相对窄了些,后进生的表现机会少了一些。
总评:
教学伊始,教师面对不相识的学生,用亲切和蔼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孩子在轻松、快乐、自主的氛围中探究知识。教师充分为孩子学习数学创设情境,出示了一幅电影院的挂图,让孩子们有在电影院上数学课的感觉,增强了孩子们探究数学的兴趣。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教师能充分地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难易程度,能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使学生不陌生,更容易接受 。如,把电影院每排26人改为每排14人,让学生观察挂图。根据已有的信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考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体现课改的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能与学生站在一起,成为学生最信赖的合作者和亲密伙伴。
2.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种做法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教材是范本,以教材为载体,教师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加工教材,在这种理念下的教学是知识之“舟”又是能力之“桥”,也是心灵洗涤之“池”,从而使学生会学习、愿学习。
3.教师对课堂和教学内容有一个宏观、全局的把握,教学思路清晰,对于重点、难点处理得准确,恰到好处。从估算到准确计算,教师都能入情入理地与学生合作,都能用巧妙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并且巧设疑问,使每个知识点都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学生积极的配合老师探索新知,师生融为一体,课堂气氛活跃,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整堂课学生都在愉悦、思维中度过,他们饱尝了学习的快乐。
4.本节课通过合作、互动、讲述、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了多元化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做到了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谈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引导得当,点拨到位,水到渠成,是一节符合课改的优质课。
5.教师素质好,语言简练,不啰唆,具有亲合力、感染力、调控力。张老师整节课都用亲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激发学生,把学生当成孩子,能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儿童的心灵去体验数学,用儿童的方式去探究知识
小学数学公开课顾娟教学实录4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清晰地识别全套人民币,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培养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教学流程:
一、反馈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调查作业,回家向爸爸妈妈调查,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谁愿意汇报调查结果?
生:买菜要用到钱。
生:乘车需要钱。
生:交学费要用钱。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钱,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生:(齐)人民币。
师:对,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评析:课前安排学生调查人民币用途,不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培养了收集信息的能力。】
1.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师:这几张人民币你认识吗?说一说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师出示第五套人民币中100元、50 元、20元 、10元。生集体识别。)
师:那你们更细致地观察过这些钱吗?请看屏幕,这是老师放大的这几张人民币的正反面,仔细观察一会儿,互相说说你在人民币上都看到了什么?(屏幕展示,生相互交流。)
师:谁愿意说说你在人民币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人民币上有国徽。
师:每一张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它代表了我们祖国的尊严!
生:我看见人民币上有“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
师:中国人民银行是人民币印制和发行的地方。
生:人民币上有人民大会堂图片。
师:你们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背面分别是哪里吗?老师带你们去浏览一番,好吗?
(屏幕出示:100元人民币的背面是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我国重要的会议都在这里召开;50元背面是西藏的布达拉宫,这里充满着少数民族的风情;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小学课堂网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20元背面就是秀丽的桂林山水。你们看,这里山环绕着水,水映着山,多美的景色啊!10元的背面是壮观的长江三峡!我们不禁
感叹,祖国的山河多壮美啊!我们可以通过人民币来了解祖国美丽的山河!)
生:人民币上有数字。
师:人民币上有不同的阿拉伯数字,这些不同的数字就是人民币不同的钱数,也就是人民币不同的面值。
生:人民币上还有鲜花。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张人民币上的鲜花图案,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花吗?老师带你们去观赏一下这些迷人的鲜花。
(屏幕出示:10元上的花是醉人的牡丹,20元上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50元上的是多姿多彩的菊花,100元上的是绚丽的紫荆花。老师仿佛闻到了扑鼻而来的花香,美丽的鲜花让人民币看起来更漂亮。)
生:人民币上还有毛主席头像。
师:每张人民币上都有毛主席的头像。毛主席曾经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主席。他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他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生:我还在毛主席头像的下面看见了毛主席出生的时间和逝世的时间。
师:我们知道这位伟大的领袖生于1893年,逝世于1976年。还有其他的发现吗?(没有人举手。)下面老师想给大家补充一下。
师:人民币正面的右下角是盲点,盲人通过触摸盲点,就可以知道是多少钱了。人民币背面右上角,分别用汉语拼音和四个少数民族的文字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的意思。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这么细致的观察, 现在你能很快地识别它们吗?(生快速识别。)
师:谁能说说你是用了什么方法一眼就识别出它的面值?
生:我用看数字的方法识别人民币。
生:我用颜色来识别。
生:我看人民币上的图案来识别。(师板书:数 颜色图案)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第五套人民币中大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了新朋友,还有几位老朋友。(师出示第四套的10元、50元 、100元人民币)这些钱是第四套人民币中的10元、50元、100元,现在仍然通用。
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钱上的数、图案或是颜色来认识不同的人民币。
【评析:这个环节教师充分利用了教材,使孩子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了解革命先辈和祖国的名胜,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2.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钱是我们国家目前正在流通的小面值人民币,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师:请同学们从1号学具袋里拿出所有不同的小面值人民币,互相说一说,认一认。遇到不认识的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周围的同学,然后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师: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民币了吗?老师要让大家认一认。(师快速出示人民币。)
师:(出示一张破损的人民币)这张人民币怎么了?破损的人民币不美观,同学们要爱护人民币,因为爱护人民币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
师:这些人民币大家都认识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对人民币的了解,把这些人民币有规律地分分类,老师请同桌之间合作摆一摆吧!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并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摆?
1组:我们是按单位分的。把几元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几分的放在一起。
2组:我们分成硬币和纸币。
3组:把数字是1的放在一起,把数字是2的放在一起,把数字是5的放在一起。
4组:我们按颜色来分的。
二、人民币的互换
1.情境引出新知。
师:大家对人民币都熟悉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件出示:同学们,无人售票公共汽车的票价是1元,我只有一张2元,谁能帮帮我?)
生:把两元钱换成2张1元的。
2.进行角与角、元与角的互换。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整钱来换零钱,老师这有1个2角,能换几个1角?
生:1个2角能换2个1角。
师:我拿1个5角能换几个1角?
生:1个5角能换5个1角。
师:1元呢?1元可以换几个1角,谁知道?(指名回答。)
生:1元能换10个1角。
师:大家同意吗?我们说1元=10角( 板书),试着说一说,大家齐说1元=10角。那反过来呢?几个1角可以换成1元?
3.练习。
师:老师这有几道练习题,看同学们能不能把整钱换成零钱?
(1)1张1元能换()个2角。
生:1张1元能换5个2角。
师:大家同意吗?你是怎样想的?
生:5个2角是10角,10角就是1元。
(2)1张1元能换( )个5角。
生:1张1元能换2个5角。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2个5角是10角,就是1元。
(3)1张5角能换( )张1角和 ( )张 2角。
师:先想好怎么换?再拿出你的2号学具袋,用里面的1角和2角把你的想法摆一摆,最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换的?
(师巡视,生活动。)
三、综合运用
师:同学们了解了人民币之间的一些简单的互换。这些知识在你买东西的时候就能用得上了。接下来,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小商场。(课件出示商场。)
1.小商场里有什么商品?它们分别是多少钱?
生:气球1角钱,铅笔2角钱,橡皮5角钱,笔记本1元钱。
2.如果你有1元钱,让你买你喜欢的商品,你最多买几个?
生:买气球可以买10个,因为1元里有10个1角。
生:铅笔可以买5枝,因为1元里有5个2角。
生:橡皮可以买2块,因为1元里有2个5角。
生:可以买1个笔记本。
3.如果你有1元钱,把它都花光,买不同的商品,你怎么买?
生:5个气球,1块橡皮。
生:3枝铅笔,4个气球。
……
【评析:通过情境使学生在模拟使用人民币过程中,进行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兑换,感知元、角、分不同的面值。】
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渗透了以人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重视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作用,把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之上,即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人民币,并适当地进行爱护人民币,做事有条理等德育渗透,环环相扣,衔接自然。
导语部分的设计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生长点。
认识大面额人民币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细致观察人民币上有什么,呈现出生活中不留意的,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归纳一些方法来认识不熟悉的人民币,丰富多种识别方法。
在认识小面额这一环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性,根据捕捉到的规律性的东西,以便让学生自主学习其他面值的人民币。
认识了人民币,接下来就是如何应用人民币。在本节课中,让孩子了解人民币一些简单的互换,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将数学知识包装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充分体现了用数学的思想。
模拟购物这一环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小课堂”中体验大生活。这个环节的设计,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学生从现实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于现实中去。
总评:
一、关注知识储备——铺设台阶,拾级而上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储备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恰如铺设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
在认识人民币阶段的设计初步完成了教者的设计意图:
1.先出示几张孩子熟悉的人民币。
2.充分观察。
3.总结识别方法。
4.用喜欢的方法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二、关注思维发展——合作求异,独巨匠心
为了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教者设计了多种开放式的活动。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培养了孩子思维的活跃性和跳跃性。
三、关注知识运用——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让孩子了解人民币一些简单的互换,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利用生活情境,让孩子感觉到人民币之间的一些互换是用来服务于生活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生生互动,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人民币间的一些互换,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的演示,通过看、想、拿、换、说、用等手段,让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了一些互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迁移规律,设计购物练习使学生乐学、爱学。
小学数学公开课顾娟教学实录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策略。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评析:借助拍手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一)揭示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生答略)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生答略)
师: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生答略)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数学书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数学书封面小。
师: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相比,哪个面大呢?
生:黑板的表面大。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叫做黑板面的面积。(板书:面积)
[评析: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操作活动,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揭示出这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教师及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如“黑板表面的大小叫做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教师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
(二)摸一摸,说一说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如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等。这些物体都有表面,这些面的面积有大有小。现在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来比一比,看哪个面的面积大,哪个面的面积小。
生1:课桌面的面积比凳子面的面积大。
生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
[评析: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念,而且渗透了“全等形等积”和“面积的可加性”等思想,为引进面积单位以及用直接计量法求面积打下基础。]
三、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一)涂色
师:咱们研究了这么多物体的表面,下面进行一场涂色比赛。请听清要求:第一,发给你们的图形要涂满,不能有空隙;第二,我说开始时才准动笔,时间为一分钟。现在请小组长打开1号信封,每人发1张纸。准备好了吗?开始!
(生涂色)
师:时间到,涂好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宣布比赛结果:__小组获胜。获胜的小组,请把你们的作品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生1:太不公平了,我们不服气。
生2:他们涂的面积比我们的小多了!
生3:看看我们的,比你们的大多了!
[评析: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教师事先分发涂色的图形面积不一样大小,学生涂起来用的时间就不一样。这样,当学生看到“事实真相”之后,对面积的大小也就有了更强烈的感悟。]
1. P76“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从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份图形)
师:这是从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份地图,你们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生:四川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
2. P77“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校园平面图)
师:咱们再来看一幅校园平面图。请选择其中两个图形,比一比所占土地面积的大小。
生1:运动场的面积比生活区的面积大。
生2:水池的面积比花坛的面积小。
生3:办公楼的面积和生活区的面积差不多。
……
(二)画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师:下面,请大家动动手,画出两个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生画图形)
师(选择3-4幅图形在投影仪上展示):这些图形,都能一眼看出面积的大小吗?(生答略)
[评析:相差悬殊的两个面积的大小,凭观察就能作出判断,但对于两个面积差不多的图形,要比较大小就得另想他法。]
(三)比较图形的面积
师(出示图形):这两个图形(面积接近)哪个面积大呢?(学生议论纷纷)
师:光用眼睛看,难以准确地作出判断,能不能想想其他的办法?(生跃跃欲试)
师:为了方便大家比较,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4个小方块、纸条、尺子。这些材料,小组合作使用。
(生动手操作,然后小组汇报)
生:无论怎样比,都是蓝色图形的面积较大。
[评析:“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驱动器。抓住了“问题”,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当教师出示两个面积很接近的图形时,引起了学生的争论。这个时候的学生,是带着问题在思考,策略的探求已经从“外压”转化为求知的“内需”。]
四、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 P76“想想做做”第3题。
师(出示图形):下面四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你们有比较的办法吗?
生:数格子!
师:那么,我们就用数格子的方法。打开书P76看第3题,将数的结果写在每个图形旁边。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分歧出现在梯形,有少数学生的答案是20格)
师:究竟哪一个答案正确?
生1:应该是18格,因为梯形中的半格有4个,合起来是2格。
师:通过数格子,我们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生:梯形的面积最大。
2.用方砖铺满下面的两块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多?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生1:第一块空地要用16块方砖,第二块空地要用18块方砖。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可以数空的格子,也可以画格子数。
师:哪一块空地的面积大?
生2:第二块空地的面积大。
师:这两块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块方砖?(生答略)
3.(游戏)猜猜看。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
出示游戏规则: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看图形时,另一组学生不能看。
师:请第一组同学看图形,几格?(4格)请第二组同学看图形,几格?(6格)
师:大家来猜一猜,是哪边同学看到的图形面积大呢?
生1:6格比4格多,当然是6格的图形大。
生2:不一定,说不定6格的图形的格子小。
师:究竟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想不想看看这两个图形?(生看图形)
师:为什么4格的图形面积反而大?
生3:4格的红色图形,每个格子大。
生4:6格的绿色图形,每个格子小。
师:看来,用数格子的办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专门用于面积计量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评析: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对于面积相差不多的两个图形,则需要用其他的方法,如叠合法、数方格等。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就是将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比较,归结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教科书以“想想做做”第3题,把学生引导到这种方法上来。因为图中没有现成的格子,所以学生既可以比照旁边的方砖,也可以先画格子再数数。最后,教师介绍面积单位,是为下一节课学习“面积单位”做铺垫。]
总评
这节课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吃透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和练习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实现了教材预期的教学目标,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强化“面积”的概念教学。“面”在小学和初中都是不定义的概念,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把面积与周长混淆。关于面积计量,学生先要根据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面积的直接计量法(即数方格的方法),然后推导出几个面积公式,从面积的直接计量过渡到间接计量。所以,在面积概念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全等形等积”和“面积的可加性”两个思想,为学习直接计量法打好基础。
第三,注重把握探索时机,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设计注意从解决问题中提升概念、方法和规律,并有效地发挥了活动的作用